大家好,精彩生活方言句子英语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方言中意思为“给”的方言有那些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精彩生活方言句子英语和方言中意思为“给”的方言有那些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王鲁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Two〗、说起中国,大家都会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来形容它,其实中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丰富,方言众多。说起方言,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是浙江人,但是温州人说话杭州人听不懂,同是湖南人,我这个涟源人说话长沙人就听不懂,所谓“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形成了方言岛。为什么汉语会产生这么多的方言?方言是怎么形成的?方言和一种民族共同语又是什么关系?方言又和文化有什么关系?中国文化又怎么样地随着方言的演化而扩散?所有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有请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张洪明教授,他同时也是我们南开大学的客座教授来给我们主讲,他主讲的题目是“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
〖Three〗、张洪明,1984年获上海复旦大学汉语史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执教,于1987年赴美留学。1990年至1992年,张洪明分别获美国加州大学普通语言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于1994年,受聘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1998年获得终身教授资格。
〖Four〗、此外,张教授还担任各类有关“中国语言学研究丛书”的主编或执行主编,各类世界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论文的审稿人,并多次在各种世界性和地区性的学术会议上担任主题演讲和特邀演讲。1999年起担任“世界中国语言学学会”的执行秘书长,负责整个学会的实际运作。
〖Five〗、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音系学理论、语音与语法的界面问题、历史语言学、方言学、诗律学等。
〖Six〗、王鲁湘:说起方言,其实我们所有的人,出生以后说的就是方言,没有人说出生以后他说的是普通话,即使是北京人,他说的也是北京的方言,和北京很近很近的天津就是现在的天津话。我就觉得很奇怪,同样我们都是汉族,我们都叫汉人,我们说的都是汉语,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汉语呢?怎么回事这是?
〖Seven〗、张洪明:汉语是一个大的概念,我们往往很容易把汉语跟普通话、北京话等同起来。其实从语言分类的角度来说,我们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成很多种语系。比较高层次的我们可以分成汉藏语系,印欧语系,它们都是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然后就是汉藏语系里面的汉语语支,汉语语支里面的汉语,汉语下面还可以有很多的下位分支,就是它的方言,方言再下面的下位分类就是次方言、土话,一种具体的话。
〖Eight〗、王鲁湘:就像一棵树一样开出很多小杈,最小杈上的那个话基本上别人就听不懂了。
〖Nine〗、张洪明:然后就落实到天津话了。
〖Ten〗、王鲁湘:说起这个语言方言的话,其实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经常会由于语言本身造成一些隔阂。其实语言本来它是为了沟通的,语言的天性,天职好像就是为沟通而产生的,可是恰巧我们发现很多很多的不能沟通,这种障碍包括误会,又都发生在语言上头。
1〖One〗、王鲁湘:像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理解?其实我老觉得语言本身好像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和水土和这个地方的环境都有关系。比如山区的人说话,声音就有山的味道,平原的人说话就有平原的味道,住在大江边上的人说话就有大江的味道,住在小河沟边的人说话就有小河沟的味道,好像像树木和草一样,语言感觉像一种自然现象,但同时又感觉到它是人为地造出来的一个东西,你比如说有很多语言其实带有很强的人为性,就是一种识别系统,我们故意要这么说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听不懂,我们故意这么吐音或者这么谦词,这个怎么理解这样一种自然和人为地这种现象呢?
1〖Two〗、张洪明:人对整个世界都是非常好奇的,人的求知欲就是在这个好奇心的驱使下构成了求知欲的动力的一部分。现在的人类对我们的外部世界能够达到上太空的地步,把宇宙飞船送到天上去,我们对外部世界已了解得相当充分,但是我们对人自己本身的了解却非常不够。对人类语言的探索和好奇,其实是我们人对我们自己的好奇,是人对自己的探索,所以刚才王老师的理解,这个理解就是一般最容易产生的理解,非常直观的理解,就是把语言中各地方言的说法,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归结于水土、地理什么的。但是这个看法不太正确。
1〖Three〗、王鲁湘:噢,不正确。我读本科的时候也学的是中文,汉语语言也是我们重要的课程,但是我们很多同学,都觉得学语言学很枯燥,不如去搞文学创作,写诗来的有意思。您当时为什么会选取了这个比较枯燥的语言学的研究方向,而且一头扎进去就不回头,到现在反而做出这么大成就呢?是什么?是否您刚才说的好奇心?
1〖Four〗、张洪明:说起来很惭愧,当年我也是想做一个文学青年,但是你知道当年第一次恢复高考以后,我们是77级,虽然是文革结束以后,第一次实行高考自愿报考制度,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要服从党的分配。
1〖Five〗、张洪明:其实我当时填的志愿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想能够跟蒋孔阳先生学美学。结果阴错阳差,进了语言专业。进去了以后,前面三年还是贼心不死,身在曹营心在汉,还去旁听,还要去听那些文学的课,语言的课一直是作为应付来处理的。但是到了第四年,不得不从冥想当中回到现实当中来,快要毕业了,要做毕业论文了,以后将来出路怎么样。那时候开始认真考虑语言的问题了,所以在最后一年恶补了一下,恶补的结果觉得语言当中也是趣味无穷,确实有自己值得为之献身的一些东西,所以就决定报考研究生,当时就考了张世禄先生汉语史的研究生,一旦做了那个决定以后,从此就走上了不归路。
1〖Six〗、王鲁湘:好,让我们现在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走上汉语研究不归路的张教授给我们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汉语方言与中国文化》。
1〖Seven〗、张洪明:我今天要讲的是《汉语方言和中国文化》。我想我们先从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开始这个课题:“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一首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是写他早年出去,但是年老退休以后回家,没有退休,就是年老回家以后,他整个身心已经变样了,但是他口音还在。这里的乡音就是方言,就是他的方音。
1〖Eight〗、汉语的方言就像刚才王老师所说的非常丰富,在我们整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方言,由于方言的众多,造成了很多交际上的困扰,甚至会产生一些笑话。比如说湖北人,这里有湖北人,如果有所冒犯,请多包涵。湖北人上街去赶集,人多,他走路时“鞋子”掉了,然后他就大喊,我的“孩子”掉了,周围人一听这还了得,帮他找“孩子”,结果发现是他的“鞋子”掉了。
1〖Nine〗、还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幼儿园去考察,我在香港教育学院客座过两年,有一次我们去考察幼儿教育的情况,有一个老师她是上海人,从上海来的,她用了一张图片,以图示法来教学生,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她一边把这张图片挂到黑板上去,一边挂一边她就说,“同学们,图片上有什么?”后来那些小孩子,三四十个小孩子,就说“有肚眼眼”。这个老师一看,怎么有肚眼眼?她回头一看那些小孩子一个一个把衣服全部撩起来,小肚皮挺在那里,一个肚眼眼。原来这个老师是上海人,她说“肚皮”上有什么,上海话的那个“图片”跟“肚皮”发音是很相近的。
20、在座的有很多的湖北人对不对?还有四川人,湖南人,他们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n-”“l-”分不清楚,所以在四川人那儿经常把“蓝裤子”说成“男裤子”。一个女生穿了一件蓝裤子,在一个成都人话里面就变成了一个女生穿了一件男裤子。南京话正好相反,把“男裤子”说成了“蓝裤子”。
2〖One〗、这是由于语音的原因造成的这种沟通上的困扰,造成了很多笑话。词汇方面也是同样的问题,比如今天我们大家都知道,“同志”是指一条战壕的战友,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从事某一项共同的事业,但是你如果跑到港台去的话,这个“同志”又是指同性恋者,所以要小心。还有“书记”,在我们这里书记是很大的,我们不是校长治校,是书记治校。但是在香港、台湾那些地方,书记是最小的官,是文书。“爱人”,我们今天经常会很亲昵地称这是我的爱人,但是在港台爱人是指情人,恋人。还有“班房”,你们说班房是什么意思?牢房,是否?在香港是指教室,你们整天坐在班房里面上课。
2〖Two〗、由此可见语言的重要性,虽然语言不能一言而兴邦,一言而毁邦,但是至少会让人造成很多的困扰。
2〖Three〗、张洪明: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方言,什么是方言?方言跟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有什么样的关系?每一种语言,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方言,跟它相对的是民族共同语。方言是语言的支派和变体,是它的地域分布,这种区别,就是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区别,一直就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Four〗、我们看看从先秦时候开始,就有“雅言”和非“雅言”、“通语”和非“通语”、“通语”和“俗语”的对立。比如《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这里的言语不通是指方言不通造成的隔阂,就像个人的爱好不同一样。
2〖Five〗、《论语·述而》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也用共同语,他在念诗的时候,念尚书的时候,行礼的时候,用的都是民族共同语。《孟子·滕文公上》说“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於曾子矣”。这是孟子在嘲笑、讥讽楚人许行时说的话,这是他在跟许行进行辩论,这里南蛮鴃舌之人,很多人说是少数民族语言,有的人说是百越语,我想这里是汉语方言,为什么呢?孟子能够跟许行辩论,这说明他能够明白许行说的话,所以应该是汉语的一种,但是又骂他是南蛮鴃舌之人,嘲讽他是南蛮鴃舌之人,就说明你说的这个汉语跟我的不一样。所以在先秦的时候,方言的存在跟共同语的对立是很明显的。
2〖Six〗、到了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里面说的就是“造语,可作乐府语、经史语、天下通语,不可做俗语、…市语、方语、书生语。”《中原音韵》这本书非常重要,是我们今天北方音系、北京话的主要的一个来源,在那本书里面,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标准语和方言之间的对立。从这些文献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就有方言和民族共同语的对立。
2〖Seven〗、这是中国的情况。在世界其它国家,也同样有方言和共同语的对立。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是英语,美式英语它的标准语是以美国中西部的方言作为它的基础方言,以芝加哥的语音作为它的标准音。而英式英语则是以伦敦音作为它的标准音。像其它国家,如意大利语,是以塔斯坎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佛罗伦萨方言作为它的标准音。所以,在世界其它国家也有很正常的方言和共同语的对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Eight〗、方言我们具体地做进一步地分类,可以把它分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所谓地域方言就是指这个语言在它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指这个语言的社会变体,根据它的社会阶层的不同产生的社会变体。地域方言这一点我们大家都知道,刚才前面举的所有的例子都是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变体。社会方言是指社会阶层,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是在天津,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语言表现。但是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主要是地域变体,也就是地域方言。
2〖Nine〗、那么汉语在第一层次上,到底有多少种方言呢,有七个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粤方言就是广东话),客家方言,湘方言(王老师说的是湘方言),赣方言,七个有了吗?七个方言。这是第一级层次上的大的方言。那么这七个方言是怎么形成的?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会觉得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好像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这七大方言,其中六个大方言是在哪里呀?在长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东南角,而整个广袤的长江北岸地区只有一个方言,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不平衡的趋势?如果说语言是自然产生的,是像一棵树上长出来的枝枝杈杈,它应该是呈一种离散现象,应该是一种随机的。为什么中国方言的地理分布,却是那样的不平衡?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涉及到汉语方言是怎么产生的。
30、那么汉语方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白异读。移民是从中华民族历史政区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汉语的方言地理分布是怎么形成的。文白异读则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它每个层次之间的演变,语言演变的不一致性造成方言分歧。我们重点想要探讨的是移民,中国历史社会上的移民是怎么形成了今天七大方言的地理上的分布。
3〖One〗、我们前面说了汉语有七大方言,这是根据一般的分类,当然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我们不用管它,有认为是八种方言,有九种方言,甚至有十种方言的。但是我们根据一个比较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解释,是七个方言。那么这七个方言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假设它都是从广义的中原地区产生的,最早产生的这个方言是吴方言。根据《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当年周太王的长子太伯和他的次子仲雍,为了让位给他们的弟弟,叫季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让位给季历,所以太伯跟仲雍就逃离、南迁,往东南方向迁,然后一直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今天的江苏苏州、无锡、常州这一带,这是他们把那时候渭水一带的方言、语言,带到了苏州、无锡、常州那一带,然后跟那里当时的古越族人,就是百越之人的语言融合、接触,这是古吴语最早的底层。北方汉人后来在整个过程当中,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奠定了今天现代吴语的规模。这三次大的浪潮,第一次就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在江南的发展,大量的汉人在这个地区繁衍。还有是两晋之交,西晋和东晋之交的时候,永康之乱,带来一批中原的人到了江浙这一带。还有就是两宋之交,北宋末,金人南侵,整个迁都杭州,又带来一批北人,这个规模既形成了今天现代吴语的格局,又产生了一个方言岛,那个方言岛就是今天的杭州话。杭州话它的语音系统是吴方言的系统,但它的词汇和构词法是北方话的系统。这是吴语的产生。
3〖Two〗、湘语,王老师的湘语是怎么产生的呢?湘语产生得也非常早。根据记载,在殷末,就是在殷代的末期,当时在中原的鬻熊往西南迁徙,带着一批人,迁到了湖北这一块地方,结果跟原来的那些少数民族语言融合,就产生了古楚语的底层,在古楚语基础上产生了今天的古湘语,产生了湘语的底层,但是湘语要分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新湘语是湘语跟西南官话融合的结果,所以新湘语其实是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
3〖Three〗、张洪明:下面产生的是粤语,粤语是当年秦国士兵去攻越的时候带了五十万军,打到广东这一带,两广这一带,那五十万兵留下来了,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的一个底层,后来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一路南逃,经过南雄,有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在珠玑巷那里定居了一批汉人,可以说是今天现代粤语的鼻祖。
3〖Four〗、所以最早从中原汉语分出来的是这四个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还有一个是赣方言。赣方言的地位非常特殊,这个赣方言的产生,赣方言我们叫做吴头楚尾,它是吴方言的头,楚方言也就是湘方言的尾,这两个方言夹击以后产生了赣方言,当然它也是跟移民有关。当时是唐初的时候,唐代初年的时候,大量的移民进入了江西北部。宋元的时候,这一批人又从江西移民到福建西部和广东北部,产生了今天的客家话。所以在第一层次上,从中原汉语最早分出来的是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和湘方言。另外两个方言,闽方言和客家方言是在第二个层次上分出来的。闽方言的产生是吴人,就是吴方言的人南迁,到闽地、到福建这些地方产生的闽方言,所以闽方言不是直接从中原汉语里面分离出来的,是中原汉语先分离出吴方言,然后从吴方言里面分离出闽方言。所以从这七大方言的分布产生可以看到,汉语方言之所以在地理上呈现出这样一个不平衡的趋势是跟移民、跟政区的变迁直接相关的。
3〖Five〗、下面我们来谈一下语言、文化的发展跟语言、方言的演变关系。方言的演化和文化的扩散,我们不要举古代的例子,我们就举一个最直接的现代的例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这之间的关系。比如最近20年整个国内说话的风气有一种港风南渐的趋势,特别是在演艺圈,那些歌星唱完歌了以后,他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就是谢谢,对不对?谢谢这个词在北方话里面,在北京话里面,这个尖音和团音早就已经相混了,尖、团早就不分了,但是今天很多的即使是说北京话的一些歌星也要把那个尖、团要分开,认为这是一种时髦,认为香港文化在这一个地区好像是一种强势文化,高位文化,粤语也变成了一种强势语言。这种语言跟文化之间的例子是很多的。还有从历史上来说,有些文化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比如像我们今天吃的饭是稻子,稻子原来叫禾或者谷,我们从禾和谷它的发音的演变,在各个方言里面的不同的发音,它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稻谷的起源,最早是从中国南方过来的,是从两广地区,是世界上稻子的发源地,整个稻的文化的分布就是跟着语言跑的。
3〖Six〗、至于最明显的忌讳词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更多了,比如说北京人忌讳“蛋”,所以一般像松花皮蛋,他们不说松花皮蛋,就说松花,就是要避那个字,蛋经常用在坏蛋、混蛋、王八蛋,用在这些地方。上海人不忌这个蛋,忌这个“卵”,上海话那个“卵”都是用在非常难听的骂人的话里面,算了,你们以后有兴趣自己去研究吧。还有在中国很多的地方还忌一个字“虎”,老虎的虎。刚才我还跟王老师说,我上星期在湖南大学访问,我在吃饭的时候,豆腐乳,他们不说腐乳,他们叫“猫乳”,不说腐乳,那是因为在湖南话里面,腐和虎是一样的发音,是一个音。很多地方都忌虎,老虎不说老虎,要么说大猫,像温州话说大猫,北方话是说大虫,湖南是说老虫。
3〖Seven〗、张洪明:孙二娘明明是个“母老虎”,结果说她是什么?“母大虫”。
3〖Eight〗、另外,从借词也能够反映出一些文化交流的途径,比如沙发,英文是sofa,从普通话、北京话来翻译的话,翻译得一点都不好,译音不太对应,但是我们马上就能猜到它是从什么地方进来的这个词。
3〖Nine〗、张洪明:上海。上海的沙发是念“梭发”,上海的“沙”是念“梭”。加拿大,普通话是加拿大,英文是Canada,上海话的加拿大是嘎拿大,与Canada是非常接近的。也有一批词是从广东进来的,比如鸦片,叫奥片(opium),那就是广东话的发音,今天用普通话根本就不像。最令人困惑的是“的确凉”,那是70年代初的时候非常流行的一种衣料,但是我那时候买了一件的确凉的衣服,我穿在身上一点都不凉,就像我现在一样的大汗淋漓。
40、张洪明:不透风的,为什么叫的确凉呢?是从广东话翻译过来的,的确是从Dacron过来的。但是那个靓,广东话是漂亮的意思,这个衣服是中看不中用,很漂亮,很挺括,正符合70年代人的审美观念,所以,就把它变成了“的确靓”,结果这个靓因同音字就变成了凉快的凉了,实际上是漂亮的意思。但是从这些东西我们马上就知道,这批字一定是从广州那里过来的。
4〖One〗、其它反过来反向的借词也是一样,今天英文的tea,法语叫the、德语叫tee,都是从闽南话te过去的,然后在波斯语,土耳其语,希腊语,俄语这些都是念chaa,那些是从北方,从西北陆路传过去的,而英语、法语、德语,那个发音都是从海路,东南这一带,沿海路过去的,我们马上就可以根据它的分布,知道这个文化的传承是怎么样的一个线路,马上可以根据语言的资料把它确定。英文当中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词叫ketchup,ketchup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广东话。广东话茄汁,广东话的茄汁传到了英文当中。从语言中还能够看出一些社会、人类文明的遗迹,在有些方言当中,比如在贵州东南部的苗语方言里面,它的词序跟我们今天汉语的词序是很不一样的,比如父母,它叫做mi6-pa3,它的意思其实是母父的意思。夫妻的意思是vie3-zio6,它的意思其实是妻夫。我们汉语的词是男性在前,女性在后,我们很早就已经完成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换,但是在这些地区有些仍然还是母系社会,有些还刚刚过渡到父系社会,还有一些母系社会的遗留,这些都能够看到方言的演变跟文化传承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我想最后一个问题,就留着让大家讨论的时候来继续探讨。
4〖Two〗、王鲁湘:刚才张教授做了关于方言的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一些演讲,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其实我们平时日用而不知的一些知识,其实天天我们都在说方言,但是我们却关于方言的知识,关于方言的来历,关于方言和文化之间的一些关系,可能有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并不知道。我这里在听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在民间老有一种说法,说方言是跟着水走的,从刚才您的讲话中间,我也觉得民间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您刚才说到中国七大方言中间,特别属于东南地区,长江以南的五大方言,基本是一种由历史上的多次移民造成的,我们知道古代的移民,特别是大规模的集团性的移民是跟着水走的。
4〖Three〗、王鲁湘:基本上是跟着水走的,因为过去最大的交通线是水线嘛。这样的话,我从这儿大概能够明白这个意思了。但是我一直在想,如果是这样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像黄河,曾经我过去有一个认识的朋友,做过一个水体雕塑,就在黄河从源头一直到入海口中间每隔多少公里,截取一个水体,放在一个透明体里头装起来,然后一下截取了一下百多个大的透明的水箱子,把这个水箱子摆成一堵墙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颜色的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非常好看。那么我也在想比如说方言随着水走,像一条大河,从上游一直到下游,有没有人做过这一种研究,比如说拿黄河来说,我们从黄河上游青海开始,少数民族语言我们不说它,就说汉语言,一直到山东入海口这个地方,一条大河的方言能不能像这个水体一样会有这样一个渐变的,互相之间有这样一个关系呢?
4〖Four〗、张洪明: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刚才王老师这样一个设想,其实有一些学者,我们说大规模的、大面积这样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展开,但是在局部的这种研究已经有,比如说有一位学者研究山西方言,他就沿着整个汾河流域,觉得山西方言的分布跟汾河流域的走向有一种对应关系,他就沿着整个汾河流域一路调查,看着语言结构之间是怎么样进行变迁的,做出来的效果应该跟您刚才说的可以相当一致,这个理念应该是相当一致的。
4〖Five〗、王鲁湘:还有一个说法,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戏曲之乡,我们有很多的地方戏曲,我们还有很多的说唱艺术,不管是说唱艺术也好,还是地方戏曲也好,它其实是方言的一种延伸,如果没有这么丰富的方言,我们很难想像中国有这么丰富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现在有一些搞地方戏曲改革的人,好像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比如说河北梆子,就有人曾经说,你们把河北梆子改成说英语,唱英语,因为你想你唱河北话,说外国人听不懂,不利于世界交流,所以假如你们唱英语,人家就听得懂了,所以他们也就尝试过用河北梆子唱英语,您觉得这可行吗?
4〖Six〗、张洪明:这只是作为一种尝试,作为一种尝试是可以的。英语和汉语这两个例子比较极端,我找一个比较不太极端的例子,在中国戏剧史上我想是有先例的。比如说黄梅调,黄梅戏,它原来是湖北黄梅县的一个地方戏,那是鄂语地带,湖北这个地带。但是今天的黄梅戏是用安徽话来唱的黄梅戏,这个曲跟词之间可以互相对应,这没问题,但是也可以错位,这种错位成功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但是我自己个人认为,各种做法都可以尝试,但是都不能极端,如果说因为黄梅戏尝试成功了以后,我把全中国的戏曲都做这样尝试的话,那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都不能尝试,那我不知道尝试的结果会怎么样,我们看不到一种新的气象,所以我觉得对待这些文化问题,跟对待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一样,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个理性的态度,既要有包容性,但是又要有它自己一定的标准。
4〖Seven〗、王鲁湘:我想今天可能在座的同学听了张教授的报告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问题。有问题要提的同学请举手。
4〖Eight〗、学生:首先谢谢张老师精彩的讲演,我可以先说一段方言吗?
4〖Nine〗、王鲁湘:你考一下他,看看听得懂吗?
50、学生:这东西非常非常地小,放在这里没有事,放在那里没有事,放在哪里都没事。
5〖One〗、学生:其实很多同学听起来都像日本方言。
5〖Two〗、学生:不是,我是靠得非常非常近和您的家乡上海,是江苏南通的。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这东西非常非常得小,放到这里没有事,放到那里没有事,我们可以把它放到哪里都可以。
5〖Three〗、学生:江苏南通应该和张老师的家乡上海离得非常非常近,可是张老师还是猜不出来。因为南通方言运用的地方特别小,南通一市六县的方言都不通,我很想知道像这样大家都猜不出来是什么意思的方言,以后会不会消失?谢谢。
5〖Four〗、张洪明: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一个问题,其实是方言将来的命运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这在学术界也是个很敏感的问题。方言、母语跟民族共同?/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就其思维本质而言大同小异,仅仅在思维的角度上稍有区别。
比如汉语英语都有两种基本的句型: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而言,从主谓宾等主干输出顺序而言,中英的表达顺序是一致的。只是对于一些附属成分,如修成主语、宾语等主干的定语而言,中英文采取的不同的方式,即中文采取了前置的方式,而英语采取了后置的方式。
中文:这就是我想要的那本书。定语前置
英语:This is the bookthat I wanted.定语后置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会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质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英语语法,同时作为两种高度成熟的语言,英文能表达什么意思内涵,中文就一定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内涵,所以英语有这样的语法,中文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语法。就好比很多人说英语有时态,中文怎么没有时态呀?此话大错特错!中文同样有时态,比如中文同样有:
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态、一般将来时态、一般过去将来时态;
现在不定时态、过去不定时她、将来不定时她、过去将来不定时态;
现在进行时态、过去进行时态、将来进行时态、过去将来进行时态;
现在完成时态、过去完成时态、将来完成时态、过去将来完成时态;
现在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完成进行时态、将来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态;
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中国学生之所不知道中文存在这样的时态,是应为当局者迷,就好像鱼儿不知道自己在水中一个道理。
中文:我天天去学校。(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英文: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中文:我在吃饭。(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英文:I am eating.(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从以上示例你可以看出,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只是英语语言要求更加严格,“时“和”态”必须要严格的形式进行区分,如:
中文:我不是天天去学校。(“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天天并没有说是现在天天,还是过去天天,还是将来天天)
英文: I don't go to school every day.(do表达“时”; go表达“态”)
中文:我在吃饭。(“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
英文:I am(时) eating(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对母语的语法视而不见,对英语的语法又没有学透,直接导致中英理解的时候不能达到思维的同频共振,因此而误以为中英语法和思维有很大区别。
关于英语语法,依旧有太多的同学会有太多的疑问和困惑,可以借鉴如下帖子,看完基本就明朗了。
很多同学经常问一些英语该如何学的问题,如单词该如何学、语法该如何学、口语听力该如何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针对这些问题逐一列出并给予解答如下:
答:英语思维从字面上理解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用英语进行思维,一种是英语所蕴含的思维。后者即英语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也就是指蕴含在英语语法规则中的思维及其原理。所以要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前提是我们必须首先要掌握英语语法中的思维及其原理。
答: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是指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语感并不能等同于语言规律,只是对语言规律的一种朦胧的感性认知,所以很多时候你的语感并不靠谱。很多人想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来建立和强化语感,并寄希望于能最终获得英语思维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事倍功半的。
答:语法是语言的法则,是语言规律的高度凝练。语法和语言是共生共存关系,有了语言也就有了语法。
4.为什么母语不用学语法,而英语却要学习语法?
答:之所以母语不用学习语法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母语环境中,每天耳濡目染,同时自出生时起伴随着成长,父母逐字逐句地教,逐字逐句地纠正,从而在无数次的重复中不知不觉内生了母语的语法规则。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我们仅仅在英语课堂上才能获得一点有限的练习,几十个学生面对一位老师,不能象学习母语一样得到大量有效的练习和矫正,所以无法像母语一样内生正确的英语语法规则。因为无法自然地内生,但是又需要这套语法规则来约束和保障我们正确地使用英语,那么只有去学习语法规则。
答: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传统的英语教学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英语语法,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英语语法体系,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英语语法规则所蕴含的思维本质,因此导致在英语教学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造成大量语法概念的理解混乱模糊、语法结构撕裂散乱、致使原本简单系统的语法体系支离破碎,漏洞百出。
语法之所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书店大部头的语法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动辄上千页,厚厚一大本,更有甚者分成数册,试想有几人能耐心看完?无形中给读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了英语语法非常复杂难学的印象。
英语语法很简单,初中以上基础的学习者数十课就可以理解学透、系统掌握,而无需耗费数十年时间学习。
6.学了多年英语,为什么还是看不懂、写不出、说不了?
答: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是因语法和单词基础不够扎实造成的。英语文章由句子组成,句子由主、谓、宾、定、状、补语组成,谓语是句子的核心,有各种时态和语态的变化,所以如果语法扎实,那么谓语部分无论如何变化,都可以正确地写出。谓语之外的其它部分由单词、短语、从句进行相应的语态和时态变化作为上述句子的成分。语法和单词不扎实就会直接导致听说读写的障碍。
答: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任何事情都有其捷径,都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安排,而不可贸然开始。比如有的同学以单词入手,手捧词典从第一页开始背起,没有多久就放弃,然后再次开始,再次放弃,直到最后彻底放弃;有的同学以语法入手,面对众多语法图书茫然无措,随机选取一本厚的开始学起,看不到一半也放弃了;还有很多同学以大量的泛听、泛看、泛读、泛背入手,以为量变终能导致质变…结果苦不堪言,收效甚微。
英语学习是有捷径的,这条捷径就是借鉴和学习别人已有的经验和积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不是盲目地重走前人已走过的漫长探索之路。英语学习可以是快乐的,正确高效的英语学习应该按照如下顺序:
1.首先学透语法,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英语语法体系,即建立起英语语法的全局视野。这时在你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一台强悍的英语语法处理器,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语法障碍已经消除,你就真正进入了英语学习的高速公路。那么如何快速高效地学透语法,参见《英语思维:10节课建立完美的英语框架体系》视频课程和同名图书《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
2.语法障碍消除后,剩下的就是听说读写以及单词的学习了,这时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精看、精学每一集原声影视剧来全面提升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法和思维可以很快建立,词汇和听说读写则需要终生学习。
答:有了语言环境也不一定能够说好,大量的海外华人不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有很多身在国外却报名国内的在线视频课程来补习英语,甚至有把小孩送出国的父母又把小孩领回国学习英语的例子。原因很简单,因为英语基础太弱,交流了几次,自己听不懂,老外也不明白,导致彼此都不愿意再进行交流。有大量没有出过国没有英语环境的人英语却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没有英语环境并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英语环境确实非常重要,没有英语环境,就好比学习游泳却没有游泳池。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创造英语环境了。那么如何创造英语环境呢?答案就是看原声影视剧。原声影视剧拥有最原生态的英语环境,口语纯正、发音标准、词汇量巨大、都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实用的单词、口语,拿来就用。而且可以快进,可以快退、有声音、有画面、有情节,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暂停查词典。还有什么样的语言环境能够比原声影视剧更好呢?看一遍不够,看两遍、三遍、十遍、二十遍,直至看到你脱口而出。还有什么对白会不理解,什么单词会不认识呢?
答:在教大家开口说英语和练习一些简单的对话方面,外教有其优势,但是在教单词和语法方面,外教和中教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如果让外教来教语法,那么仅仅就语法中的一些常见术语学生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去全面理解系统的语法讲述和解释了。让外教教我们英语语法就好比让我们教老外中文语法,我们大多数人对中文语法都是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大多数的外教对英语语法也是如此,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对自己在熟悉不过的母语语言的语法反而稀里糊涂。所以我们无需盲目的迷信外教,同时英美人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英语语法的内在本质和彼此关联,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英语语法体系,所以不要神化外国人对英语的理解,正是因为英美人混乱的语法认知才导致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如此艰难。
在看原声影视剧学习口语和找外教学习口语之间,无疑看原声影视剧的效果要好得多,性价比也更高。当然如果要口语实练,还是找外教练习比较好。
答:前面已经讲过如何利用原声影视剧给自己营造语言环境,那么如何看原声影视剧呢?
首先是原声影视剧的选取,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选取一些内容简单,有双语字幕的原声影视剧,比如儿童题材的影片如《奇幻精灵》《小鬼当家》等,对白较少,情节较容易理解。也可以选取一些经典影片如《罗马假日》《阿甘正传》等,多看几遍可以提高对原声影视剧的兴趣。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可以选取时间稍短、难度较大的原声影视剧如《生活大爆炸》《人质》等,内容丰满、情节有趣、对白量多,词汇丰富。 20分钟的原声影视剧认真地精看往往需要60分钟的时间,所以时长尽量选取在30分钟左右的,不然完整地看下来会比较疲倦。
第一遍泛看,以轻松的心情享受原声影视剧,熟悉剧情,这样才能寓学于乐。
第二遍精看,看懂每一句台词,查阅每一个生词,不放过每一句俚语。
第三遍精看,在第二遍的基础上已经轻松了很多,继续巩固第二遍的成果,熟悉有用的口语和重要的生词。
第十遍泛看…基本可以脱离屏幕。
十遍看下来,剧中的生词基本消灭了,剧中对白基本掌握了。当所看的剧集越多、遍数越多,遇到的生词反而会越来越少,口语听力却会越来越好,每一集所需看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如能边看影视剧,边记笔记,反复巩固,则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口语训练除了在看剧时同步练习,还可以在休息时、散步时,边走路边回忆、边练习,效果更佳。
小说、文章、只有文字,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看一遍都不易,很少有人能坚持看两遍、三遍、十遍,但是看原声影视剧可以。
最后,看原声影视剧学习英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已经消除了语法障碍,不然还是需要先学透语法。
欢迎添加订阅号:生活大爆炸精学笔记(thebigbang01)和老师一起精学每一集生活大爆炸。
答:英语单词不需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让人痛苦,学习一样东西,一旦让人痛苦,那么一定就有问题。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只有像母语词汇学习一样,自然而然、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掌握。凡是死记硬背、急功近利地学习,迟早都会忘记。说到这点很多人会想到有这样的一些课程,一个月记住5000单词,一个月记住10000单词这样的速成班,其都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表现,往往是蜻蜓点水,混个眼熟,应付考试,考试结束了,所学也就还掉了。记忆词根词缀的方法不可取,大量的词根词缀记忆和理解已不容易,更何谈大量的单词记忆,每个单词都有众多用法、意义、词性、词组搭配,如何能在短短一月内记忆掌握。想想我们学汉字的时候有大量去记忆偏旁部首吗?有对偏旁部首追根溯源,一探究竟吗?当然如果喜欢并且时间充沛则另当别论。
单词不用死记硬背,那么怎么学习呢?
如上所述,在影视剧中学习,在不断的重复中记忆。不要放过每一个生词,与每一个生词亲密接触、全面了解,这好比进入一个新学校,面对新同学,只有彼此亲密接触一番、观察一番,他们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姓甚名谁、在多次的相见中,便如春风化雨般逐渐印在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单词,这才算真正的掌握单词。
当然如果为了应付考试,想短期混个眼熟的也可以考虑速成班。
12.我们学英语能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吗?
答: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但是很难达到,想想老外能像我们一样欣赏《红楼》《三国》《唐诗》《宋词》吗?很难!我们学习英语也是一样很难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单单从词汇上我们就很难达到他们的水平。
上图为英语母语者年龄词汇量分布图,由上图我们就可以看出,英语母语者3-8岁已经拥有了10000左右的词汇量,8-18岁拥有20000左右的词汇量,18-38岁拥有了近30000的词汇量,一些专家学者的词汇量更是达到了50000-100000的数量。
而我们的5000词汇量、10000词汇量怎么能和英语母语者的5000、10000词汇量相提并论呢?
经常有人问能否听懂原版影视剧这个问题,原版影视剧的听力难度比英语新闻的听力难度要高的多。英语新闻的播报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词汇,发音清晰,语速一致,干扰较少;而原版影视剧就不同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音乐、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语速、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俚语,抑扬顿挫、大小高低……,想想我们看国产片,有时都需要看看字幕,何况是英语呢?
但是不要因为难以企及就放弃,至少我们可以交流,可以阅读、可以欣赏,可以娱乐、可以工作、可以环游世界。所以无需给自己太大压力,无需制定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学习英语为我所用,为我所乐。
13.英语学习遭遇瓶颈期,该如何自我提升呢?
答:英语学习遭遇瓶颈期的同学大多已经学习了多年英语,对英语的使用和理解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但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道路上,却发现无论自身如何努力,他们的英语能力都很难再提升了,他们找不出问题所在,仿佛遭遇了一堵透明的墙,无法逾越、无从下手。
1.词汇:他们发现纵然自己记忆了大量单词,也许5000左右、也许10000左右,但是使用时总发觉自己的词汇量捉襟见肘,明明都认识使用时却想不到或者不能够灵活应用。
2.语法:他们发现纵然自己谙熟了语法规则,但无论是口语还是听力、阅读还是写作,使用时总觉得不能得心应手,表达和理解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很多时候甚至犹豫不决。
通过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还是英语的单词和语法没有真正掌握所造成的。所谓的单词量大其实是一种假象,大量的单词仅仅限于认识的层面,其众多词性和词义根本没有掌握。所谓的谙熟语法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对众多语法规则的理解不过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其本质,因此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僵硬机械,而不能灵活运用。所以还是要从根本出发,打牢单词和语法基础,做到真正地掌握每一个所学单词的词性和词义,真正地理解和吃透每一条语法规则的本质。当你真正掌握庞大的词汇量、真正建立起英语语法的框架和体系之后,在配合大量原版影视的学习和训练,最终量变导致质变,让你的英语学习浴火重生。
答:儿童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父母师长无数次的重复和矫正才能慢慢掌握,其过程往往需要十数年之久。而**因母语能力的建立以及已有大量事物的认知,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却可以快速的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的语言学习能力要远胜过儿童。可以用学习编程来类比学习语言,在你初次学习C++语言的时候,你会学习的较慢(好比儿童),而当你掌握了C++之后,再去学习Java时就会觉得非常的容易了(好比**)。**学习语言的时候往往被工作、生活等所干扰,也没有儿童学习语言时的环境和父母师长无微不至的指导矫正,所以无法做到像儿童学习语言时的专注和自然,因此给大家造成了儿童是学习语言天才的假象。
答:英语不可当成学业和任务来学,而是因为喜欢或真的为己所用而学,这样就有了学习英语的动力。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动力呢?喜欢周游世界吗?不懂英语似乎寸步难行;喜看英美大片吗?能看懂原版字幕那岂不是很酷;喜欢国外**吗?不理解英文说明让人抓狂;想做编程高手吗?英文太差也会困难重重……,让你想学习英语的理由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莫过于看原版影视更好,随手可得的片源,广泛的题材选取(爱情、战争、警匪、传记、记录等等)、精彩的剧情、异域风光,在给你带来欢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你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当你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是那么浓情蜜意的时候,那么就多看原版影视吧。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